低温环境对印刷生产的影响具有隐蔽性与累积性,尤其对依赖精准色彩呈现的专色油墨而言,温度过低会导致其黏度、流动性、附着力等性能发生连锁变化,进而引发色彩偏差、印刷漏印等问题。金印联认为想要在低温环境中维持专色油墨的稳定印刷性能,需从油墨自身状态调控、设备参数适配及工艺细节优化三方面协同发力。
做好油墨的预处理是应对低温的基础。低温会让专色油墨中的树脂分子活跃度降低,直接导致黏度上升 —— 原本适配印刷的油墨可能变得黏稠难流动,在墨辊上易形成结块,无法均匀转移到承印物表面。此时可通过预热处理改善:将未开封的油墨置于 25-30℃的恒温环境中静置 4-6 小时,让油墨缓慢恢复至适宜温度,避免直接加热导致成分受热不均。若需快速调整,可使用油墨恒温搅拌器,在 30℃以下低速搅拌 30 分钟,既能降低黏度,又能保证颜料颗粒均匀分散,维持色彩的稳定性。
调整印刷设备参数以适配低温下的油墨特性同样关键。墨辊压力需适当微调:低温下油墨流动性差,若按常温参数设置压力,易出现墨量不足、色彩偏浅的问题,可将压力增加 5%-10%,确保油墨能充分传递。同时要关注墨辊温度,部分印刷机可加装墨辊加热装置,将墨辊表面温度控制在 20-22℃,减少油墨因接触低温辊面再次变稠的情况。此外,印刷速度也需合理放缓,低温环境下油墨干燥速度可能减慢,适当降低速度能避免前一色未干叠印导致的混色,保障专色的纯净度。
工艺细节的优化能进一步弥补低温带来的不足。承印物的预处理不可忽视,低温环境下纸张等承印物易因湿度降低变得脆硬,表面张力也会发生变化,可在印刷前对承印物进行恒温恒湿处理(湿度 50%-60%,温度 23℃左右),减少其对油墨附着的影响。若印刷过程中出现油墨拉丝、网点扩大等问题,可少量添加专用的低温油墨稀释剂 —— 需严格控制添加量在 3% 以内,避免因稀释剂过多导致油墨色浓度下降,破坏专色的标准色值。印刷后的干燥环节也需强化,可延长 UV 固化时间或提高红外干燥温度(不超过承印物耐受范围),确保油墨彻底干燥,防止后续加工出现蹭脏。
此外,建立低温环境下的印刷质量监测机制也很重要。每印刷 500 张需抽取样品,在标准光源下比对色彩差异,同时用黏度计实时监测油墨状态,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参数。通过多环节的协同管控,即便在低温环境中,也能有效保持专色油墨的印刷性能,确保品牌包装的色彩一致性不受温度影响。
金印联专注从事印刷包装材料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、印刷质量控制及印刷标准化色彩管理服务,与1000+书刊印刷、药包印刷、食品包装印刷、日化电子包装印刷企业及终端出版机构、食品、药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。
版权所有© 2025 金印联(天津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备案号:津ICP备2025037218号网站地图
电话咨询
在线留言
微信咨询